本文由子琛企业管理咨询分享:
引言
在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,企业面临的问题往往并非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。管理者常常急于寻找解决方案,却忽略了问题的本质诊断。本文基于Thomas Wedell Wedellsborg的研究,提出一种“重构问题”的方法,旨在通过重新审视和定义问题,激发创新解决方案,为企业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动力。
一、问题诊断的重要性
正确诊断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。然而,许多企业在实践中往往陷入过度设计诊断过程的陷阱,导致问题复杂化且难以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。研究表明,大多数企业不善于诊断问题,这种缺陷带来了巨大的成本。因此,简化问题诊断过程,提高诊断准确性,成为企业提升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。
二、重构问题的定义与意义
重构问题,即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重新审视和定义问题,以发现新的解决方案。这种方法强调对问题的多元理解,而非单一视角的固化。通过重构问题,企业可以打破思维定式,激发创新思维,为看似无解的问题找到突破口。
三、重构问题的七种方法
确立合理性:在团队中确立重构问题的合理性,为讨论创造必要的对话空间。通过分享成功案例或简单明了的例子,如“电梯慢”问题,说明重构问题的重要性和可能带来的好处。
让局外人参与讨论:引入具有不同视角和经验的局外人参与讨论,他们的观点往往能激发新的思考方向。选择能够畅所欲言且不会受到团队内部权力结构影响的局外人,让问题所有者倾听并寻求意见而非答案。
将对问题的定义写下来:让团队成员用一两句话写下对问题的定义,然后共同分析这些定义。通过书面形式明确问题,有助于发现不同成员对问题理解的差异,进而拓宽问题诊断的视角。
询问是否有遗漏:在讨论问题描述时,明确询问哪些内容没有被记录或提及。通过放大视野,发现可能遗漏的关键因素,从而更全面地理解问题。
考虑问题类别的多样性:请团队成员确定他们认为面临的问题属于哪一类(如激励问题、期望问题等),并尝试提出其他类别的问题。这种分类讨论有助于拓宽问题诊断的思路,发现新的解决方案。
分析有积极意义的例外:探索问题没有发生的情况,分析这些积极例外中的隐藏因素。通过寻找亮点,发现可能导致问题发生或未发生的关键因素,为解决问题提供新的线索。
质疑目标:明确关注相关各方的目标,首先澄清目标,然后提出质疑。通过质疑既定目标,发现可能存在的隐藏目标或假设,从而重新定义问题并找到更有效的解决方案。
四、重构问题的实践应用
重构问题不仅是一种理论方法,更是一种实践工具。企业可以在日常会议、项目讨论、战略规划等场景中运用这种方法,通过不断练习和迭代,提高团队的问题诊断能力和创新能力。同时,企业应将重构问题与实际测试相结合,通过观察、对话和原型设计等方式验证解决方案的有效性。
结论
重构问题是一种强大的问题诊断方法,它能够帮助企业打破思维定式,发现新的解决方案。通过运用七种重构问题的方法,企业可以更全面地理解问题本质,激发创新思维,为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。在实践中不断应用和优化重构问题的方法,将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和适应变化的关键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