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由子琛企业管理咨询分享:
一、引言
背景介绍:过去一年,政治经济环境变化大,未来充满不确定性,但机会也往往在此时产生。
何帆教授观点:中国未来有几大确定的风口,如新技术革命、老龄化及出海业务,但目前还属于“看得见,摸不着”的阶段。
建议:准备两套方案,一是保证生存,二是保持专业深度,等待时机。
二、当下面临的挑战
中国经济形势
现状:2024年初普遍焦虑,称中国经济为“小感冒”,但一年过去并未痊愈。
政策信号:9月后政策信号明确,保增长为导向,但未能扭转市场预期,存在信号传递问题。
解决策略:政府需明确传递政策信号,扩大内需,消费和信心建立需过程。
大众信心建立
历史借鉴:2008年金融危机时,政府释放强烈信号,居民有信心消费。
当前问题:政策信号多但解读困难,信息不对称。
宏观经济学角度:短期总需求不足,需扩大内需。
三、信心的重要性
政府作为的分寸
悖论:政府期望经济蓬勃发展,但过度管控会带来困扰。
中国智慧:老子讲“无为”,实则是对做事分寸感的把握。
文旅行业案例:地方政府不断试错、迭代,摸索平衡之道,推动创新。
企业和消费者信心
企业家信心不足:政府适度“无为”能让企业家安心发展。
年轻一代态度:看似“躺平”,实则追求规则公平、生活质量和自由表达。
四、未来三大出路
新技术革命
确定事件:人工智能、电动汽车、新能源等。
影响:电动汽车影响中产以上人群生活方式,新能源对未来影响大。
中国优势:这些行业方向明确,中国具有优势。
老龄化
阶段划分:
第一阶段:60年代婴儿潮转为老人潮,消费特点是不喜欢“老年产品”标签。
第二阶段:70、80岁年龄,身体机能下降,需求增加。
机会:
制造业:房屋及基础设施迭代改造,适老化装修升级。
服务业:细分赛场切入,标准化、流程化后结合技术赋能。
中企出海
必要性:从“选项”变为“选择”,中国供给能力强,需全球市场消化。
优势:海外招工,激励机制得当,所有人都能成为人才。
趋势:MadeinChina产品减少,但全球制造中国烙印加深。
五、不下牌桌:生存与创新
先保证活下去
现状:风口“看得见,摸不着”,需准备退却、下山策略。
建议:专注于降本增效,或打造小IP满足情绪价值,平稳转型,熬过难关。
真正的创新,静水流深
例子:游戏行业《黑神话·悟空》的爆发,是长期积累的结果。
启发:创新非环境限制,而是能力限制,需长期积累,预备反转。
在什么舞台,就唱什么戏
创新环境差异:硅谷与中国不同,中国创新需谨慎,讲“宏大叙事”难获资本支持。
例子:中国民用航天企业谨慎发展,与马斯克风格不同,但舞台、剧本不同,难以直接比较。
六、转变观念,重新思考人生周期
成年实习期:30岁前为成年实习期,试错情感与工作,依赖家庭经济收入。
中年压缩:原来中年为20-60岁,现为30-60岁,时间压缩,压力增大。
破局策略:
开源:考虑60岁后收入,借助资源加速发展,二代创业利用原有资源创新。
节流:减轻家庭负担,如买房执念与教育支出,重视真实世界生存能力培养。
重新思考人生周期:考虑退休后的安排,提前布局。